学人心语:(中华传统文化之我见)
每当纷繁芜杂之中心浮气躁之际,就想去书院静心,几个小时的抚琴品茗,似一股清流,涤荡着我的心灵,令我舒活筋骨,抖擞精神。书院就是这样神奇的所在。我常常在想:”为何书院有这样的吸引力?”
中华民族历史悠久,朝代更迭频仍,多灾多难一直是中国的宿命。唐朝之后的一千年间,中国大地上政权不断更迭,外族屡次入侵,给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造成了巨大的影响。“改朝换代”这个词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也许和其他任何民族不同,中国道德的根基就是忠和孝,一臣不事二主,改朝换代对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士大夫来说都是一个考验,每隔一二百年经历一次,虽然每一次都会有无数的人投井、堕城、阖家自焚,然而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得选择屈辱地活下来。这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,无疑是一个人格受挫和自我否定的过程。再质朴的民族,在这样不断的尴尬面前也会变得冷漠。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屡遭摧残,“二十四”史就是“二十四”次摧折,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坚持、相信和认真。中国人的单纯和刚烈在这一次次弯折中渐渐消失,维系这个社会的道德纲常日渐被架空,人们越来越油滑变通。
梁漱溟说,“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三大关系,而且顺序是不能错的。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;然后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;最后一定要解决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”。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,被物欲蒙蔽了双眼,迷醉了心窍,我们内心的贪嗔痴,让我们正处于叔本华所说的生命状态--“生命是一团欲望,欲望不满足便痛苦,满足便无聊。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”,我们的境界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。要摆脱这种痛苦和无聊,人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,而这种面对,在今天变得更难、也更迫切。
中国的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,思考未来,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,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,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。中国传统文化是他们抛却世俗的欲望,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,是中国人的道德传承、它的精髓已成为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。它就是改变现代人心浮气躁、急功近利的一股清流。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,在道德标准缺失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,人们迫切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,找到能够坚持的信念。
薛山长心目中的中国式雅士生活:吟诗唱赋,品茗抚琴,焚香习字,静坐围棋。
春秋时期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儒、道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。孔子将“仁”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,二人为“仁”,可见它是协调和评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根本的道德准则。仁是人内心深处真和善的极致,“仁”者“爱人”,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,是“仁”的具体运用,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”。忠者,心无二心,意无二意之谓,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,“忠”是指尽己之力为人谋事,忠于职守;恕者,了己了人,明始明终之意,“其恕乎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“尽己之谓忠,推己之谓恕。”,如果能够“推己及人”也就做到了“仁”。子曰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为我们指出了先修德后学知的学习之道,孝悌谨信,接近仁者是为人处世的良方。
秀秀书院薛山长受邀在第二届西安幸福茶会上弹奏古琴曲《广陵散》。
道家崇尚“道法自然”,顺应自然,以自然的态度对待自然,对待他人,对待自我,才会达到“自然—释然—当然—怡然”的状态;“为而不争”,“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,“厚德载物,上善若水”,体现平和、宽容、自然的处世态度;“清静为天下正”,清静之道,心性纯正恬静,宠辱不惊,去留无意。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云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淡泊无以明志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燥则不能治性”。只有静方能细审心声,慎观万物,达到怡然的境界,放纵懈怠、轻薄浮躁都不能修养性情。迪士尼借鉴中国文化的《功夫熊猫》,也强调“Inner peace”,追求内心的安静平和。
古人云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,如果我们能够潜心研修传统文化,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;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;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;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。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,所以要入世;道家强调人内部自然自发的东西,所以要出世,《庄子》云“儒家游方之内,道家游方之外”。不论出世入世,都希望我们早日达到“从心所欲,不逾矩”的境界,不以物喜,不以已悲,不为世俗所奴役。幸得梁漱溟与冯友兰两位哲学巨擘都说过,在未来的世界,人类将以哲学代宗教,而中国哲学将毫无疑义是其中之佼佼者,我希望中国哲学思想首先成为中国人坚持的信念,践行的道德准则,浸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继而在世界上大放光彩。
琴棋书画诗香茶花是文人雅士的八大乐事,也是修身养性之道。《凤求凰》的喁喁细语,《阳关三叠》的依依别情,《关山月》的悲凉旷远,《梅花三弄》的恬静幽雅,《潇湘水云》的缥缈空灵,《酒狂》的汪洋恣肆,是作者的心意,不也正是我们的心声?去除浮华,摒弃炫技,抚琴一曲,勾托抹打、吟猱绰注之间,或清幽、或激昂、或沉郁、或怡然,洒脱自如,岂不乐哉?
薛山长直播雅士生活:弹古琴,下围棋,写书法,习茶艺。茶水单创作。
练习书法讲究“收视返听,绝虑凝神,心正气和。”徐悲鸿先生讲:书之美在德在情。书法的美在于体现书法家的情操、人格,需有丰富的精神内涵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草书书法大有长进,豪放激扬。瘦金体风姿绰约,清瘦灵动,起承转合之间,痛快淋漓,岂不快哉?
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直抒胸臆,绝无造作,《蒹葭》的优美,《硕鼠》的辛辣,《采薇》的悲凄,《击鼓》的执着,我思古人,实获我心。鼻嗅若有如无的细细馨香,啜饮花果薯栗的幽幽清香,三五同好,谈诗论道,岂不悠哉?
茶书院里,安静幽雅,老师是“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”的完美体现,与之交谈如沐春风;同学素面朝天,返璞归真,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;师生诗书共读,琴茶书香,修习中国哲学思想之精髓,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。一番思索之后,我明白了茶书院的吸引力之所在,茶书院就像一片精神乐土,每次来这里就像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,抚平浮躁,重获心灵的平静。--书院学子:幽幽书院
书院8月份开课通知:“别院深深夏簟清,石榴开遍透帘明。树阴满地日当午,梦觉流莺时一声。”--宋苏舜钦《夏意》癸卯年己未月癸巳日(即公元2023年8月3日)。绿树荫浓,大暑已至。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秀秀书院)将继续以“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诗、词、歌、赋”为载体,以引领更多的学子修习至“内圣外王”之境为目的,待诸位爱茶人于终南胜境,古都长安。
“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”(书院山中:紫阁峪:云谷易简山亭)品香。听琴。吃茶。读诗。坐观瘦金书。此时暑热无事,君何不移步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市区:电子一路紫薇大厦紫风阁3031),亦得一番“琴书随分足生涯,只灌园畦亦自佳”之雅?
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秀秀书院)是由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秀秀女士创立。秀秀老师同时身兼雅士茶道创始人,终南草堂传统文化导师,以国学经典、琴棋书画、诗词歌赋为伴的茶道导师,丝绸之路、青少年传统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评委、秀秀书院茶道、香道、花道、古琴老师……雅女、名师之称可谓实至名归。
书院山长薛佩生先生,为终南琴人,从事古琴教学十余年,通音律、善诗词;更因其数年的茶道、香道、古琴、书法等美学体系的修习过程中,不断研习国学经典,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感悟,而为终南大学堂传统文化导师;又以其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赢得衷心爱戴无数。2014年山中访贤习琴品茗时曾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《园林》节目拍摄。2018年素秋于终南山寨共秀秀老师携徒带子受邀参与东方卫视节目拍摄。
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秀秀书院)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和国学文化研习,并积极探索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之道,以终南山数千年积淀的儒、释、道、武、医、艺等国学精华为学养根基,全新打造“中国式雅士生活”。秉着继承和弘扬国粹的治学理念,携手琴香茶书法界名师大家,为都市的人们开辟一块颐养身心的世外净土!文化是需要沉淀的,同样,人的内涵是可以通过熏陶沉淀来培养的,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沉下心来结缘传统有时是一种难得的奢侈。医家、隐士、居士、作家、书画大师.....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秀秀,大约即是感受到了这种难得的安静气场,文化氛围?
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秀秀书院)2023年8月份培训班于8月3日开课,上课时间:每日8:00-12:00,14:00-18:00。
目前开设有:(1)雅士茶道培训班(2)雅士香道培训班(3)雅士古琴培训班(4)瘦金体书法培训班(5)围棋培训班 随约随学。
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宗旨:
茶道:和敬清寂
香道:清静和寂
琴道:清和淡雅
书道:和敬勤真
茶道属于东方文化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,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、准确的定义,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、理解它。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“茶道”这个词,例如,《封氏闻见记》中:“又因鸿渐之论,广润色之,于是茶道大行。”唐代刘贞亮在《饮茶十德》中也明确提出:“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。”
内容:唐煎、宋点、明清瀹茶,长嘴铜壶茶艺等。
煎茶道,起源于唐代中期,陆羽《茶经》里有记述。其后张又新《煎茶水记》、蔡襄《茶录》、朱权《茶谱》、许次纾《茶疏》等,都有相关论述。自唐及宋直至元末明初,煎茶道在中华可谓独领风骚,传承不绝。中国点茶道酝酿于唐末五代,形成于北宋中叶。流行于两宋,衰于元,亡于明代后期。

点茶道是继煎茶道之后所形成的又一茶道形式,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,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,对高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影响甚大。
茶人饮茶,或独饮,或两三好友共饮,瀹一壶之清香,得半日之清闲,自有闲散清寂的意趣在里面。其间虽无尊卑之分,贵贱之论,然而礼法具备。茗壶列张,炉鼎毕陈,盥手清心,然后煎水瀹茶。侯汤有老嫩之辨,投茶有上下之分,其间法度森严,礼仪具备,非精行修德之人不能胜任。

长嘴壶茶艺表演,由茶艺升华为艺术,形象生动,内涵丰富,让人们在品茗满口生津、齿颊留香的同时,赏心悦目,身心愉悦,达到真正的娱乐休闲。同时,长嘴壶茶艺表演用生动的形象、优美的肢体语言传达各种文化内涵,也和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一样“寓教于乐”,融合传统茶道、武术、舞蹈、禅学和易理于一炉,;兼且传播中华民俗文化,广结茶缘,为祖国增光添彩。

中华香道文化起源久远,至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楚人屈原诗歌中就有大量“香草美人”的描写。据现存史料分析,焚香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。
品茶悟香更多的是品鉴一种文化,感受一种意境,通过这一过程,达到自由与心灵的回归。更是个人感悟生活、体味自然、心灵沉淀的一种修行方式。
内容:篆香、隔火熏香、立香、合香等
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。麝滋而散,捣之使匀。沉实而腴,碎之使和。檀坚而燥,揉之使膩。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,如医者之用药,使气味各不相掩。从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到魏晋咏、赋,从唐诗宋词到《西厢记》、《红楼梦》,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“香”的风雅,并将“合香”推上文化的殿堂。把品香上升成了纯粹的审美活动,就像赏书画、玩古玩一般,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。

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,形成了3000多年,传说为“伏羲”、“神农”氏所造,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,琴面系有七根弦,故古称"七弦琴"。古琴虽只有七根弦,但一弦多音,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,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“琴徵”,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。音色含蓄而深沉,古朴而典雅,表现力富有内涵,异常丰富,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“琴、棋、书、画”之首,近年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并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主要独奏乐器参与演出。
茶人秀秀古琴曲《梅花三弄》,丹麦茶人(日本里千家茶道传人)记录茶会雅集。
内容:琴学入门:从零开始修习指法、乐理;
琴曲学习:《长相思》、《鹤冲霄》、《秋风词》、《凤求凰》、《酒狂》、《阳关三叠》、《平沙落雁》、《鸥鹭忘机》、《普庵咒》、《关山月》、《长门怨》、《忆故人》、《山水情》、《流水》、《梅花三弄》、《欸乃》、《幽兰》、《潇湘水云》、《广陵散》等。

从狭义讲,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。包括执笔、运笔、点画、结构、布局(分布、行次、章法)等内容。例如,执笔指实掌虚,五指齐力;运笔中锋铺毫;点画意到笔随,润峭相同;结构以字立形,相安呼应;分布错综复杂,疏密得宜,虚实相生,全章贯气;款识字古款今,字大款小,宁高勿低等。“书”指书法,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文、金文(青铜器上的铭文),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,有篆书、小楷等字体,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,有隶书、魏碑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、宋体等各类书写形式。

课程内容:先楷、后行、后草。瘦金正楷口诀如下:
“横画收笔带钩,竖画收笔带点,撇如匕首,捺似切刀,竖钩细长而内敛,连笔飞动而干脆”……..

围棋起源于中国,传为帝尧所作,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。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,流传到欧美各国。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,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。

唐宋时期的围棋,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,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、愉悦身心、增长智慧。弈棋与弹琴、写诗、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,成为“少长咸宜”的艺术活动。琴棋书画,诗词歌赋的训练就是不断的升级。各自修炼,高处相见。
秀秀茶艺培训中心(秀秀书院)薛山长直播品茗(抚琴)论诗会每日晨起8:30-12:00进行,欢迎热爱国学文化的文人雅士关注、参与、共修。

2023年8月份培训班现在开始报名。欢迎诸位同学认识、了解、践行至长安雅士生活中来,一起“研习琴棋书画(诗词歌赋),传承雅士茶道”。
--诸雅士不妨先来郭子仪园林旧址吃茶听琴,再去大唐不夜城里感受无处不在的大唐风华--一袭汉服,穿梭于“长安十二时辰”的市井风情里,复寻“穿越千年”的房大人、杜大人问答几句,来张合影,不也极有乐趣么?
秀秀书院
2023年7月24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