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易简,唐代琴家,天宝间以琴待诏翰林。其人九岁习琴,十二岁可弹黄钟杂调三十曲,及《三峡流泉》、《南风》、《游弦》三弄,十七岁弹《大胡笳》、《小胡笳》及《别鹤》、《白雪》等传统琴曲。
薛易简为博采众家之所长,“周游四方,闻有解者,必往求之。”先后弹过杂调三百,大弄四十,其演奏曲目之广,为当时琴坛罕见。
薛易简除加工整理旧曲,并著有《琴诀》一卷。
《琴史》曰:薛易简以琴待诏翰林,盖在天宝中也。尝著《琴诀》七篇,辞虽近俚,义有可采,今掇有大概着焉,曰:“琴之为乐,可以观风教,可以摄心魂,可以辨喜怒,可以悦情思,可以静神虑,可以壮胆勇,可以绝尘俗,可以格鬼神,此琴之善者也。鼓琴之士,志静气正,则听者易分,心乱神浊,则听者难辩矣。常人但见用指轻利,取声温润、音韵不绝、句度流美,但赏为能。殊不知志士弹之,声韵皆有所主也。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,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感伤,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,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。是以动人心,感神明者,无以加于琴。以其声正而不乱,足以禁邪止淫也。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,而琴见轻矣。夫琴士不易得,而知音亦难也。”
又云:“弹琴之法,必须简静。非谓人静,乃手静也。手指鼓动谓之喧,简要轻稳谓之静。又须两乎相附,若双鸾对舞,两凤同翔,来往之势,附弦取声,不须声外摇指,正声和畅,方为善矣。故古之君子,皆因事而制,或怡情以自适,或讽谏以写心,或幽愤以传志,故能专精注神,感动神鬼,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。今之学者,惟多为能。故曰:多则不精,精则不多。知音君子,详而察焉。”
细究起来,“可以观风教”言古琴艺术足以反映社会思想意识。
“可以辨喜怒”则言古琴艺术能够表达人的鲜明而生动的思想感情,也表现出琴曲中所俱有的内容。
“可以摄心魂”又云古琴艺术颇可深深感动演奏者与听琴者。观风教是社会的反映,辨喜怒则是人心的反映。喜、怒是人们最基本的两大情感范围。薛易简曾弹《凤游云》、《凤归林》、《仙鹤舞》等当属于喜气之曲。如《广陵散》、《大梁吟》等大约可谓“怒曲”,因之才有如是喜怒之可辨。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书院薛山长古琴雅奏于书院:指下瑶琴背后书,两样清绝最相称。
“可以悦情思”讲到了琴的娱乐作用。琴曲有喜怒,喜曲人闻之,自然有快乐感可以悦心神。怒曲人闻之,自然由曲中之怒而生激昂不平之感,和曲中刚毅正直之气共鸣,是一种精神寄托与享受。听后的赞赏与满足之感而引发快慰,亦当是一种悦情思。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老师:独坐无语理瑶琴
“可以静神虑”则是平息身心紧张状态,宁息追逐名利的烦恼和焦虑,亦即以清雅幽静之琴曲、清雅幽静之演奏,而求其神虑之静。“可以绝尘俗”是善琴者又一境界,亦琴之演奏崇高之品格。其中不止于清高闲雅幽静而足,不止在于神虑为之静。即使是胆勇之壮,喜怒之明,亦可在崇高之中,而如聂政之刺韩王,屈原之自沉。或如《凤求凰》、《乌夜啼》,乃至王昭君之怨,牧犊子之哀,皆甚深切真挚,脱却尘垢慵俗之情。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书院薛山长于山中鼓琴,和山和水和僧和拳法
“可以壮胆勇”是鼓舞正直之心坚毅之志。比如岳飞之忠勇、苏武之节义,以及聂正刺韩王,荆轲别易水,对于人们都有振奋情绪,推动心神、令其感染之功。其琴之演奏,自必雄健强劲,浑厚有力。于骤、雄、急、奇中达成。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书院薛山长于山中鼓琴,盛道长听琴
“可以格鬼神”是谓古琴艺术感染力强,艺术表达鲜明而浓烈,艺术格调高尚,超凡脱俗,感人深极而可以动神鬼。同时也可以理解为琴境之悠远高旷,可以令人受其感染,而接近古人高尚情操及圣贤的仁爱之德。
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书院薛山长携书院付秀才于山中鼓琴
易简论及古琴演奏之法,是“多则不精,精则不多”。所以有“古之琴人,能二三弄便有不朽之名,乃是至精至妙,有独到风格面貌者。”

现代著名琴家,多有此种意识。比如查阜西先生中年之时被称为查潇湘,因是以《潇湘水云》独步琴坛。另一位著名琴家吴景略先生曾被称为吴渔樵,乃是于《渔樵问答》一曲至精至妙;管平湖先生,先前以《流水》一曲名声早播,随后《广陵散》享誉天下,也是数曲学之精妙而令其名不朽……
其它弹琴应取之法如甲肉相半、清利畅美,暗用其力,戒露于见。也是现存的最早古琴演奏技法的直接论述。薛易简明确提出音色要求及相应的演奏要领。他还指出“左右手于弦不可太高,亦不可低。”这太高太低至今仍是常见于弹琴者身上之病。至于“定神绝虑,情意专注”,乃是要求弹琴者精神放松,思想集中,是极重要之演奏原则,同今天的演奏要求完全一致。其“如对长者”,是要人们尊重艺术,慎对技巧,是弹琴者必须恪守的准则。薛易简于其琴之“七善”之外又提出“七病”:夫弹琴之甚病有七:弹琴之时目睹于他,瞻顾左右,一也。摇身动首,二也。变色惭怍,开口怒目,三也。眼色疾遽,喘息粗悍,进退无度,形神支离,四也。不解用指,音韵杂乱,五也。调弦不切,听无真声,六也。调弄节奏或慢或急,任己去古,七也。七病中所记之前两病,常是弹琴人为表现自己风度、技能,为引人注目而作的夸张动作,在今天亦时有所见。第三、四病是弹琴者精神紧张,以至不能控制自己,而令进退失去掌握,妨碍了演奏,使音乐零乱破碎。第五病是属于演奏方法错误,指法运用疏漏,使音色粗鄙旋律失误。第六病则是调弦未至精确便开始演奏,以至音多不准。也是至今可见之现象。第七病则对于节奏和速度随主观而为的“任己”,脱离琴曲原本形象、思想和内容,其至曲解前人琴曲的内容和面目的“去古”,实在是严重的原则性问题。时至今日,仍有人弹琴只有自己趣味,而不顾琴曲之原本思想内容,将清微淡远或激昂慷慨加在任何风格、内容琴曲之上,其实甚犯唐人薛易简早已指出之病。
长安雅士生活:秀秀书院诸雅士陈陈、莉莉等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无长啸”。
程海老师在秀秀书院听琴,对弈,题字,品茶,雅士生活。
长安雅士薛佩生冬至诗会,弹奏一曲《广陵散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