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袭素衣,长袖翩跹的苗苗从更衣室出来的时候,所有的人都觉得眼前一亮。口无遮拦的小师妹欢欢满脸坏笑脱口而出:怎么像灭绝师太?

这当然是极相熟之后的戏谑之语,依我说,像师太最宠爱的小弟子周姑娘才是真的。
眉间那一颗淡淡的美人痣像,回风舞雪,宠辱不惊的气质尤其像。
赵周二女,自张无忌眼中看去,“一个艳若玫瑰,一个淡似幽兰。”
“淡似幽兰”四个字,形容苗苗也正好恰如其分。

初见她,只觉得是韶华妙龄的美貌姑娘,淡淡芳华,盈盈浅笑。
久了,方才知道,她也是有故事的人。
那故事,在听的人,不过萦耳即去,风过无痕。在经历过的人,却冷暖自知,无人可替。
在她最低谷的时候幸而有茶。

茶这一样东西,作为大自然的产物,深得自然的秉性。钟灵毓秀,茶德优良。其俭朴、清淡、和静、健身的秉性,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,温和谦逊,宁静淡泊,恪守本分的思想互相吻合。
酒以浇愁,茶可解忧。
那一段难捱的时光,伊人有多少次“空堂坐相忆,酌茗聊代醉” ?孤灯独对又如何,谁能似我“细啜襟灵爽,微吟齿颊香,归来更清绝,竹影踏斜阳” ?
白河,又正好是那样一个好地方。有蓝天碧水,大片茶山。最是净化人心,超脱自我的佳妙处所。苗苗居茶山,种茶、采茶,煮茶、品茶,魂与茶同,梦因茶香,得山川之胜而显神韵,得茶之滋养越风流。忘我清境如此,内心的超脱与恬淡自然融入杯杯清茗。
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。
与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的书院结缘,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她说,对茶了解得越多,也就越有敬畏之心,越觉得有必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学习。
她说,曾经在意的许多事情,现在都看得很淡了。
要做好自己,也尽量不去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。满足。感恩。惜缘。把每一次都当作最后一次去对待。
是她修习了一段时间的感悟。
好吧。懂了。忽然有点理解她学琴学香时那样一种惜时如金。“师姐,这样子,从九徽滑到七六,对不对?”几乎一天一首曲子,顺下来,弹过去。还要趁空儿练香,一下,两下,羽扫轻挥,香烟浮动,纵有千般心事,也一起随风而去了吧?
所以她现在那样安静。
又那样灵透。

要走了,依依不舍地在群里留言:很高兴与大家相遇、相识,感谢诸位的悉心帮助和教导,以后还要请大家不吝赐教。若将来有缘于白河相聚,一定带大家领略高山峻岭,清河溪流。
真是心思缜密。七窍玲珑。
“精舍、云林、竹灶,幽人雅士,寒宵兀坐,松月下,花鸟间,清流白云,绿藓苍苔,素手汲泉,红妆扫雪,船头吹火,竹里飘烟。”徐文长笔下的品茗图景,有朝一日,当我们的白河书院开张的时候,也许真的可以体会一番。

“一语道破红尘事,一杯清茗傲王候。”若为茶醉,愿与君同。
|